电子健康码非防疫健康码,前身为2012年推广实施的“居民健康卡”
近日,电健的居国家卫生健康委、康码康码康国家中医药局、非防国家疾控局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疫健根据《规划》,前身到2025年,为年我国将初步建设形成统一权威、推广互联互通的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民健
其中,电健的居《规划》提到,康码康码康到2025年,非防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疫健三级医院实现核心信息全国互通共享。前身全员人口信息、为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更加完善。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码。
《规划》也对电子健康码的索引形式进行了规范,以普及应用居民电子健康码为抓手,建立居民以身份证号码为主、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动“一码通用”。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相关人士处获悉,上述电子健康码并非防疫健康码,前身实为2012年推广实施的“居民健康卡”。
早在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就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并发文予以解读。
《意见》指出,居民健康卡作为卫生健康部门面向城乡居民设计发放的全国统一标准的就诊服务卡,自2012年推广实施以来,已在全国28个省份发行应用,在推动跨机构跨区域诊疗服务一卡通用、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结报、促进区域医疗业务协同等便民惠民服务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业态、新趋势,推动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发展,需要创新拓展居民健康卡建设应用,以电子健康卡为新载体,构建卫生健康领域覆盖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身份统一标识和认证服务体系。
《意见》提到,电子健康码(卡)是“互联网+”新形势下居民健康卡的线上应用延伸与服务形态创新,是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认共享的重要基础平台,是保障城乡居民实施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基础工具,是我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的重要基础设施。
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有利于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支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更好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作用,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政策落地落实,助力健康精准扶贫,促进“三医联动”和综合监管,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探索)
- “线上盲盒”引发乱象,专家建议有序规范避免投机
- 未经安全审查罚款可达年收入5%,互联网企业将面临更大合规挑战
- 欧盟委员会提议放松能源交易保证金规定 以缓解能源供应商流动性危机
- 一波抄底二手劳力士的好机会刚刚过去
- 铭匠光学发布28/21mm光学取景器,售价259元
- 上下最多30%,广州限价调整的边界
- 港股三大指数跌超2%!资金逆势“扫货”,百亿级私募也在埋伏,底部不远了?
- 人民日报头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世界杯带来小麻烦:马斯克放下裁员大刀 开始招工程师来应急
- 9月14日上市公司晚间公告速递
- 一日两批!官方将收储0.85万吨冻牛羊肉
- 英特尔下调对其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的预期 目标是300亿美元的IPO
- “大力神杯”东莞造!这家公司连续28年为世界杯供货,订单数量刷新高
- 中国首套自主研发深水油气生产系统正式投用 | 十年中国造